我校接受“五好关工委”验收
时间:2010-04-01 06:49:21 点击量:2173
3月26日,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来到我校检查验收我校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查看了材料,实地察看了关工工作室,验收组对我校关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校如何更好地发挥关工工作对学校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附:
桐城市“五好关工委”汇报材料
天城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校园生活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获得了上级关工委的好评。
一、 学校领导重视
一直以来学校主要领导,总是把关工委工作当作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对关工委工作坚持做到“三纳入四同时”,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总支的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考核。每次召开关工委会议,校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学习相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并参与关工委开展的各项活动,从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保证,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 制定《天城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度》,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后勤保障落实到位,改善办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学校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关工委的办公场所,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
每年,根据活动开展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工作制度,调整工作重点,使关工工作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 组织建设完善
关工委组织的建立和不断充实调整,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可靠载体和组织保证。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王校长任主任,校党支部书记和分管校长任副主任,严永胜为常务副主任,退休教师曹耀祖、龙精耀、李良椿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确保关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能落到实处。我们设置了“关工工作办公室”,做到了关工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制度措施、领导机构上墙公布。
三、老同志充分发挥作用
我校特别重发挥视离退休老同志的建言献策作用,每年重阳节,专门隆重举行离退休老同志茶话会,校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情况,特别是在制度建设、管理改革、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老同志们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针对学校留守学生多这一实际情况,老同志们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多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措施予以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
特别是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等方面,老同志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学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促进学校完善一年合格、三年成材、六年成名师的“青蓝工程”。同时希望学校进一步重视师德教育,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还成立了校门球队,其基本队员是离退休老同志,其中包括关工委成员曹耀祖、严永胜老师,建立了标准门球运动场并及时维护,支持球队参加各级门球比赛,我校门球队多次在桐城市和安庆市门球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老同志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积极联络各届校友,关注并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并多途径多方式把对母校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四、 特色活动彰显示范高中风采
在由校关工委自成立以来,积极认真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项活动,努力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尤其在抓特色教育创教育品牌方面,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关工委从起点抓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
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组织的在“颂改革 迎奥运”全市青少年书画大赛活动中,积极发动,精心组织,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单位”。我校高一江婷婷同学的剪纸《喜迎奥运》荣获二等奖,学校获得组织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在由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市文化局、市文联和市新闻信息中心联合组织的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我校有十六位同学的征文获得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共有十六位同学的征文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桐城市中学生征文集》,在桐城市所有学校中,入选数量是最多的。
2009年11月,桐城市中小学生“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在桐城师范学生剧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中学组参赛节目60个,我校选手在学校组织下精心准备,反复排练,在本次大赛中表现突出。215班储德慧同学独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表现出了天中学子的激情与自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并荣获二等奖。
(二)实施爱心工程
学校每年拿出十几万用来减免困难生的学费,为这些困难的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争取企业在我校设立天瑞和华猫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积极争取社会公益资助,严格依据规定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企业资助和关工委等爱心工程的申报、条件审查、名单公示及统计汇总工作。
为救助我市实验小学身患重病的年仅七岁的学生孙玉颖,我校团委积极宣传,广大同学踊跃捐款28598.6元,奉献一份爱心,传递爱的力量,鼓励孙玉颖战胜
病魔,早日康复。
2008年5月全校师生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关爱之心,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总额近六万元。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聘请双港派出所胡斌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适时向学生宣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
为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建设平安和谐校园,2009年12月学校邀请了市检察院检察官举办了一场生动活泼法制专题讲座。讲座从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犯罪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自我保护和怎样防止受到伤害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主要原因。讲座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生活实际,用真实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四)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远离故土外出务工而催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孩子的父母一方外出或双双外出,留下众多“留守子女”或由祖辈代养,或寄居在亲戚、朋友家中。天城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违纪现象。
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学校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
共建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体系。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五)架设家校桥梁
举办专题讲座。分别召开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家长报告会议,不同年级各有不同的主题,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真正认识到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每学期寄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子女完成各科作业,指导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征询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与要求,并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责任,共同管理。
五、关工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创建平安校园,实现了校园安全零事故,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事件。学校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读书净地。
近几年我校师生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校园和谐稳定,校风纯正,学风严谨,全体教师敬业爱岗,赢得较好的社会声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再创辉煌,近三年我校本科达线二千三百余人,学校荣获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154位同学在省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奖,47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28位教师获得省市级表彰。
以上几点是我校关工委近年来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幸逢“五好关工委”申报的良机,我们将借申报的东风,努力改进工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创关工工作的新局面。
2010.03
附:学校近年所获表彰
2003 A级家长学校
2003 201班安徽省先进班集体
2004 高考优胜单位
2004 法治示范校园
2005 安徽省家教名校
2005校刊《凤鸣》全国中语会一等奖
2005 高考优胜单位
2006 安庆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06 安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6 高考优胜单位
2006 安庆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06 先进党总支
2006 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先进单位
2006 桐城市第三届教职工篮球赛第二名
2007 桐城市第五届文明单位
2007 桐城市文明单位标兵
2007 先进党总支
2007 桐城市教师节门球赛第一名
2008 安庆市文明单位
2008 桐城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等奖
2008 桐城市高考鼓励奖
2008 “颂改革迎奥运书画大赛”先进单位
2008 桐城市第二届门球赛第二名
2008 安庆市门球赛第一名
2008 桐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基层单位
2008 先进党总支
2009 桐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9 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
2009 桐城市高考贡献奖
2009 桐城市第三届门球赛第二名
2009 安庆市渡江杯门球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9 桐城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9 我校16篇征文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桐城市中学生征文集》
2009 储德慧同学获桐城市中小学生“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
附:
桐城市“五好关工委”汇报材料
天城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校园生活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获得了上级关工委的好评。
一、 学校领导重视
一直以来学校主要领导,总是把关工委工作当作学校重要工作来抓。对关工委工作坚持做到“三纳入四同时”,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总支的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考核。每次召开关工委会议,校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学习相关文件,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支持并参与关工委开展的各项活动,从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保证,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 制定《天城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度》,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后勤保障落实到位,改善办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学校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关工委的办公场所,购置了必要的办公用品。
每年,根据活动开展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工作制度,调整工作重点,使关工工作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 组织建设完善
关工委组织的建立和不断充实调整,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可靠载体和组织保证。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王校长任主任,校党支部书记和分管校长任副主任,严永胜为常务副主任,退休教师曹耀祖、龙精耀、李良椿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确保关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能落到实处。我们设置了“关工工作办公室”,做到了关工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制度措施、领导机构上墙公布。
三、老同志充分发挥作用
我校特别重发挥视离退休老同志的建言献策作用,每年重阳节,专门隆重举行离退休老同志茶话会,校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情况,特别是在制度建设、管理改革、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上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老同志们对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针对学校留守学生多这一实际情况,老同志们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多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措施予以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
特别是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等方面,老同志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学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促进学校完善一年合格、三年成材、六年成名师的“青蓝工程”。同时希望学校进一步重视师德教育,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还成立了校门球队,其基本队员是离退休老同志,其中包括关工委成员曹耀祖、严永胜老师,建立了标准门球运动场并及时维护,支持球队参加各级门球比赛,我校门球队多次在桐城市和安庆市门球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老同志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积极联络各届校友,关注并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并多途径多方式把对母校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
四、 特色活动彰显示范高中风采
在由校关工委自成立以来,积极认真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项活动,努力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尤其在抓特色教育创教育品牌方面,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关工委从起点抓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
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单位组织的在“颂改革 迎奥运”全市青少年书画大赛活动中,积极发动,精心组织,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单位”。我校高一江婷婷同学的剪纸《喜迎奥运》荣获二等奖,学校获得组织奖。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在由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广电局、市文化局、市文联和市新闻信息中心联合组织的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我校有十六位同学的征文获得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共有十六位同学的征文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桐城市中学生征文集》,在桐城市所有学校中,入选数量是最多的。
2009年11月,桐城市中小学生“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在桐城师范学生剧场隆重举行。本次大赛中学组参赛节目60个,我校选手在学校组织下精心准备,反复排练,在本次大赛中表现突出。215班储德慧同学独颂《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表现出了天中学子的激情与自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并荣获二等奖。
(二)实施爱心工程
学校每年拿出十几万用来减免困难生的学费,为这些困难的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争取企业在我校设立天瑞和华猫奖学金,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积极争取社会公益资助,严格依据规定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企业资助和关工委等爱心工程的申报、条件审查、名单公示及统计汇总工作。
为救助我市实验小学身患重病的年仅七岁的学生孙玉颖,我校团委积极宣传,广大同学踊跃捐款28598.6元,奉献一份爱心,传递爱的力量,鼓励孙玉颖战胜
病魔,早日康复。
2008年5月全校师生还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关爱之心,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总额近六万元。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聘请双港派出所胡斌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适时向学生宣讲《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
为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建设平安和谐校园,2009年12月学校邀请了市检察院检察官举办了一场生动活泼法制专题讲座。讲座从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犯罪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自我保护和怎样防止受到伤害等方面,深刻地剖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主要原因。讲座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生活实际,用真实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四)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远离故土外出务工而催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孩子的父母一方外出或双双外出,留下众多“留守子女”或由祖辈代养,或寄居在亲戚、朋友家中。天城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违纪现象。
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学校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
共建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体系。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五)架设家校桥梁
举办专题讲座。分别召开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家长报告会议,不同年级各有不同的主题,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真正认识到先成人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每学期寄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子女完成各科作业,指导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征询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与要求,并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责任,共同管理。
五、关工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创建平安校园,实现了校园安全零事故,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事件。学校成为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读书净地。
近几年我校师生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校园和谐稳定,校风纯正,学风严谨,全体教师敬业爱岗,赢得较好的社会声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再创辉煌,近三年我校本科达线二千三百余人,学校荣获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154位同学在省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奖,47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28位教师获得省市级表彰。
以上几点是我校关工委近年来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幸逢“五好关工委”申报的良机,我们将借申报的东风,努力改进工作,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创关工工作的新局面。
2010.03
附:学校近年所获表彰
2003 A级家长学校
2003 201班安徽省先进班集体
2004 高考优胜单位
2004 法治示范校园
2005 安徽省家教名校
2005校刊《凤鸣》全国中语会一等奖
2005 高考优胜单位
2006 安庆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06 安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6 高考优胜单位
2006 安庆市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06 先进党总支
2006 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先进单位
2006 桐城市第三届教职工篮球赛第二名
2007 桐城市第五届文明单位
2007 桐城市文明单位标兵
2007 先进党总支
2007 桐城市教师节门球赛第一名
2008 安庆市文明单位
2008 桐城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等奖
2008 桐城市高考鼓励奖
2008 “颂改革迎奥运书画大赛”先进单位
2008 桐城市第二届门球赛第二名
2008 安庆市门球赛第一名
2008 桐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基层单位
2008 先进党总支
2009 桐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9 桐城市高考优胜单位
2009 桐城市高考贡献奖
2009 桐城市第三届门球赛第二名
2009 安庆市渡江杯门球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9 桐城市“五四红旗团委”
2009 我校16篇征文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桐城市中学生征文集》
2009 储德慧同学获桐城市中小学生“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
上一篇:我校汪传玖老师获优质课一等奖
下一篇:全市文科综合研讨会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