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锰局长在中小学安全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09-05-30 07:52:40 点击量:2565
各学校:    5月30日上午,市教育局在机关四楼会议室召开全市中小学安全工作会议,教育局局长金锰、党组书记杨红、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跃进及局党组其他成员出席会议。各高中、中心学校、市区各学校校长及教育局二级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各项要求,现将金锰局长在此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随附件发给你们,请查阅并认真组织实施。
                                                          桐城市教育局办公室
                                                          二00九年五月三十日
附:
在全市中小学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局长  金锰
 
同志们:
   六月份,是高、中考集中考试时间,同时随着夏季的来临,也是各种灾害高发期,又是中小学生溺水、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集中发生期。为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事故发生,今天我们召开紧急会议,就是要求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干部、教师切实履行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职责,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各项防范措施,现就有关中小学安全工作要求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交通安全事故、溺水事故、以及其它人身伤害已成为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给死亡学生家庭带来巨大的悲痛,给学校稳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一些学校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是校车安全、食堂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学生宿舍安全、用电安全等等。在多次排查中发现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对此,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认清形势,从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真吸取安全事故教训,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时刻绷紧学校和学生安全这根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坚决杜绝特大恶性事故发生,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
   一是重点抓好两考期间学生交通安全工作。当前,两考即将到来,人流、物流、车流量将会大幅攀升,学生交通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各校要加强与公安、交通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教育局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考生进城参加各类考试工作,周密制定方案,不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统一用车接送师生的学校,要严格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加强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因租车或驾驶员不合格造成的学生伤亡事故。对不参加校统一用车的学生,要至学生和学生家长一封信,要告之并教育学生乘坐规范运营行驶有安全保障的车辆,注意食宿安全。要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时靠公路边上行走,不上高速公路;必须横穿公路、铁路时,要注意观察来往车辆;还要注意教育学生上学放学避免乘坐农用车,坚决不上超载车。要特别强调的是,学校在暑期组织学生夏令营,一定要制订各项安全预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师生安全。根据市委文件精神,原则上不得集中组织干部职工外出旅行,确因工作需要,按两办文件要求,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二是重点强化学生游泳安全教育。我市水库、堰塘众多,几乎每年都发生过因游泳、戏水而引发的溺水死亡事故。防止游泳溺亡事故的发生,一直都是我们学生安全工作的重点。学生溺水事故大多数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管理的时段。学校要研究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将预防措施和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通过班(队)会、黑板报、专题报告等形式,结合典型事例,深入开展防范溺水事故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集中开展一次对中小学生游泳安全的教育。要特别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节假日期间学生脱离学校和家长监管时段,做到“四不游泳”,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尤其要教育中小学生,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呼喊大人去救,不宜盲目下水营救,避免发生更多伤亡。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各中小学校要改善条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饮水、洗澡等生活用水需要,防止学生因到堰塘、水库等地取水而发生溺水事故。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放学护送制度,把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和放假时间及时告知学生家长,要做好家长和学生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家长的监护意识,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
   三是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当前A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生活饮用水源、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消除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各种隐患。督促学校落实有关食品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学生食堂、商店的食品进货渠道、运输过程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不洁食物流入校园;严格按照食堂卫生要求处理和存储生熟食品,做好内部环境卫生;加强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管理,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在两考期间,要教育学生不随意购买小贩食品。
   四是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管理。要进一步组织对中小学校楼梯的专项检查,保证楼梯、楼道的照明,栏杆、楼梯扶手达到国家标准,消除通道和楼梯上的障碍,解决楼梯台阶的高低宽窄不科学问题。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必须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组织有秩序疏散,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尤其在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应当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防止学校补课和大班额带来的拥挤踩踏事故。
   五是重点抓好学校消防安全和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加强与消防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建设、消防设施配备及维护等情况的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学校师生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逃生技能培训,学校要定期对校园用电设施及线路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更换,要制订学生宿舍用电管理规定及时排除校舍安全隐患。加强学生宿舍的用电管理和教育,注意加强校舍安全检查,完善学校防雷设施,对可能危及学校安全的易滑坡山体要加强监测,制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重点排查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村小的校舍、厕所和校园围墙等。对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关闭停用,及时维修加固一般危房。要高度重视未列入危房的土木结构校舍的险情排查工作。
   六是重点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抓住两考前后的重要节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特别要关注有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疏导和化解,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要注意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生活困难生、感情受挫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承受挫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通报学校的安全工作,强化家长对孩子的监管,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段,督促家长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积极组织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要加大与公安,文化、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联系与勾通,学校、公安部门要定期开展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的活动,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其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共同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七是重点抓好师生自救自护演练活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所属中小学校认真开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师生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自救自护、科学施救、及时逃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也要在有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演练活动,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三、严格落实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责任
   各学校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要积极联系和配合公安、交通、卫生、商务、工商、旅游、安监等部门,切实加强对所属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学校举办大型学生聚集活动,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并请公安机关严格审批把关,坚持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严禁节假日组织中小学生补课。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到位、安全检查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到位等不认真履行职责而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依法严厉追究主要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中心学校要切实承当本学区内中小学的管理责任,会后,要按照要求,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迅速部署本校和本学区暑假前后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导和督促本学区各类学校限期完成排查、整改、安全教育的各项任务。要与有关部门主动联系,结合本学区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要制订和完善本学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案,在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来临之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最快速度组织广大师生安全转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强化监督考核,成立专门检查组,对本学区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要通过自查、排查,准确找出学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对检查结果要进行通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限期整改,立即进行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要及时向教育局进行书面报告。

上一篇:我校与贵池中学进行教育教学交流
下一篇:09届毕业典礼暨高考誓师大会隆重举行

主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教学管理    |     教育科研    |     学校动态    |     学生管理    |     后勤保障    |     团委工会    |     文艺天地    |     校史校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