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为了传承优良家风,弘扬社会正气,天城中学政教处、团委共同开展了以“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主题征文:
家风是传承给子孙后代宝贵财富,它传承着每一代人朴实的生活态度、珍贵的友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慈悲之心,成为一个家庭的精华。家风的影响深远,它既是一个动力,又是一种榜样。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是每一个高中生的责任和义务,为让优良家风得到更好的宣传,特向全校学生开展主题为“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征文比赛。
忠厚传家久,家风继世长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
102班 吴薇薇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从古向今朝,人们素来注重家风,亘古不变。有的家心存宽巷;有的家崇尚节俭;也有的家坚守孝廉。这些高尚品质如同清泉洗涤心灵。我认为,我们应弘扬优良家风,争做时代青年。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实践充分证明,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千千万万家庭有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忆往昔,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戒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风箴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封封家书流传至今,成为跨越时空的家训经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良好的家风感召人向上向善,始终激扬着正能量。
看今朝,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一点点油”,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在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的人以红色家风为“传家宝”,熔铸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记得小时候我很调皮,总是在餐桌边捣乱,大家到齐落座了我也不安分,每当这时就会有一道严厉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望着父亲那张严肃的脸,我瞬间安分下来,爬上凳子乖乖吃饭。此时父亲威严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长辈还没动筷,小辈不可动!”我急忙正襟危坐,等待长辈先动筷。
年幼的我尚且不了解其中的缘由,只是出于对父亲的恐惧才不得已顺从,随着岁月流逝,我逐渐懂得了这简单的礼仪便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品行是否良好,也正是一个家庭是否端正的最好证明。
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优良家风应成为我们应尽的责任。踏入新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传统的优良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兴旺的家,才有兴盛的国。家风作为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指引着我们立身处世、做时代新人。只有世代传承并弘扬诚信、正直、勤奋等优秀家风的核心价值理念,才能争做时代的新青年。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家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吾辈青年争做传统家风的时代新人,我们必能创造美好未来。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弹指间半个世纪已然过去,但雷锋精神却如同炬火一般,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星火。这星火必然成炬,成为所有人前行中的光亮,照亮通向充满希冀的道路,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崭新的光芒。
二、演讲比赛:
4月13号晚,在多媒体A室召开爱国主义演讲比赛,首先由团委副书记汪兆生老师介绍本次演讲比赛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本次演讲比赛邀请了语文组姚日志老师、汪卓新老师、汪鑫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汪妍同学为评委,本次演讲比赛中选手围绕着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在举例表达家风重要性的同时也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整场比赛传播着满满的正能量!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优良家风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让我们一起把好家风传递到千家万户!

图文:汪兆生
编辑:宣教处
审核:潘晓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