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1 22:10:03 点击量:1157
原载《六尺巷文化》2016年7月8日
对,没错!“堂主”是我,我就是“堂主”。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霸气”的雅号呢?那是因为我是我们高中同学微信群——桐城天城中学九三届一班的“群主”。别的群叫群主,因为我名字的原因,我这个群主就被同学们雅称为“堂主”了。久而久之,感觉叫得还很顺耳的,特别是被一些美女同学叫着,心里美滋滋的,于是我就“笑纳”了。
(潘若冰摄)
而募捐,当然是指为这次家乡桐城遭受特大洪灾而捐款了。不过,募捐,按字面意思一般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来募集帮助别人的钱、物。而这里用“募捐”,就要加引号了,因为我在这次活动中真的没费一言一语。
家乡桐城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相信会牵动着每一位从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人们。洪灾刚发生时,有同学就在群里提议组织一下,能不能以款物的方式为家乡抗洪做贡献,但我当时考虑到现在有多种捐款渠道,就有点犹豫。
但后来发生的事却让我们很感动:在桐城的同学张学庆、汪名益不顾个人安危,纷纷投入到抗洪一线的战斗中;更有娇小的女同学潘若冰从安庆特地回到家乡做志愿者,并且购买些灾民需要的物品捐献出来……他们以自己的亲历每天在同学群是讲述我们可爱的家乡正在遭受着灾难,乡亲们正亟待援助。
而他们的行为已带动江雪莲、黄学琴、汪团结等同学加入到了捐助的行列……看到这些,许多同学都坐不住,他们纷纷要求我作为“堂主”,要组织同学们为家乡的抗洪抢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们的“募捐倡议”也就自然而然出台了。
(潘若冰捐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今,家乡正在遭受着洪水的肆虐。大水无情,人间有爱。做为从家乡走出的“桐胞”,现倡议,为家乡的抗洪救灾尽绵薄之力!感谢各位同学的真诚奉献!您的每一分付出,都会为家乡父老乡亲早日战胜洪灾做出巨大的贡献……”
因为大部分同学的捐款都是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发到群里的,所以当我于7月7日11:41把这份“倡议”一放到同学群中时,我就陷入了一种“幸福”的状态中:在群中“旁若无人”地“抢”到了所有的红包,而且都是最大限额200元。1500、2800、5000、8600……我的红包“余额”不断上涨,真的是应了“点红包点到手软”这句话。
而作为募捐的组织者,我发现我不需要说一句多余的话,除了拆红包,就是不断地更新捐款金额。以至于今天捐款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调侃我,“今天没红包拆,不适应了吧。”
和许多大企业等的捐助相比,大部分是工薪阶层的我们的确捐款不算多,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共募捐到11000元左右,但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对家乡赈灾那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却让我们感动:好多同学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为赈灾多次捐款了。
当他们看到倡议后二话没说再次奉献爱心;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一时无法微信捐款,不是装作没看到,而是通过别的同学捐来,操昕扬同学因为要上班无法走开,当得知捐款即将结束时,急得不得了,让别的同学一定要在结束前替她代捐上;为了让捐款整数好统计,吕泽兵和程根桂两位同学还多次补捐。
(同学操昕扬为捐不上款着急)
更为感动的是,我们上届学姐、合肥学院教授张体云在知道我们发起为家乡赈灾捐款时,也慷慨解囊……而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妥善用好这笔捐款,以使同学们的爱心真正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上。
“天中学子,九三一届。祖国各地,栋梁之材。微信为媒,群作纽带。丙申仲夏,天破降灾。故土家园,洪水覆盖。父老乡亲,居所不在。惊闻噩耗,揪心难奈。外地同学,力所不逮。若冰当先,巾帼气概。明益无畏,守堤不赖。关键时刻,堂义搭台。
各位同学,解囊献爱。壮哉天中,吾辈增彩。 ”诚如“才子”同学汪团结所作的这首诗一样,这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次募捐活动,但我们感受到却很多!
(桐城天城中学九三届一班部分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合影)
有人说,同学情至纯至真,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透明,让人生温馨 ; 像一杯白开水那样平淡无奇,它没有茶叶那样丰富的内涵,也没有咖啡那样浓烈的芳香,但它却透着清新、质朴、坦荡与真实,一遍遍地温热着我们的心。的确,三年高中同学情,让我们没有名利的杂质,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 因此,我想说,桐城天城中学九三届一班,有你们这些同学,真好!
【END】
作者简介:程堂义,安徽桐城人,现供职于合肥晚报。
精彩评论选:
上一篇:一帧天城毕业合影
下一篇:天中大湾区校友会荣誉会长黄传龙——“两会”归来话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