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之如云?近之若春
时间:2011-05-11 11:38:07 点击量:2455
如果你有心,打开语文课本,你会发现入典的文字越来越为编者所好。诗词歌赋曲,散文小说小品游记,各类经典皆于讲堂之上解读万遍后,化为窗课的图腾。 然而,那些可堪古代学术文化的瑰宝,于今之学子而言,大都成了似真亦幻的遥远之梦。学子修之,牢记于心,举大力,全为应试之用。只是,以此面目枯对前贤圣哲,实乃遗憾。
 
能够供学庭授课的文章,当然能高登大雅之堂而自具气象,瞥之如云,近之若春。穿越古代冗长的历史,由先秦诸子至近代大家,数不尽的辉煌生命。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老子无为,庄子逍遥。历史的河流往下,荆轲涉易水的慷慨悲歌,阮籍驾破车的恸哭而返;李白潇洒飘逸,杜甫沉郁顿挫,东坡豪放达观,易安婉约蕴藉,文人骚客,扛鼎霸王,都可以说是一日长于百年。还有那些小人物,种树的郭橐驼,画竹的文与可,退秦的烛之武,仗义的大铁椎,都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模样与精彩。
 
走过漫漫冰冷岁月,一路载歌采撷花朵,书卷又翻开新的一页。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康桥,史铁生的地坛,郁达夫的故都;鲁迅的祝福,巴金的忏悔,钱钟书的睿智,梁任公的诙谐……那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一颗颗充盈的爱心,一双双真诚的眼睛,一次次幸福的感动,熏染,浸润,共鸣,令人低回唏嘘,忘饥永日。课本里的雅词丽句从讲席走入内心,他们的文字学识,如飘风无形,神与气却又无处不在。体味其文心,揣摩其表达,如同篱下的晤对,从心灵到笔端的濡染,似乎说不清道不明。
 
话锋一偏,回至当前。当下的文章整体稍逊于前辈之作而升为下传的经典似时候未到,推想芸芸读者也定有如此切身感受。经典之所以可堪经典,在于它的精神和至美一直繁衍到当代并生生不息。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课本里的经典如同带雨的翠色,仿佛有意媚人。它们是最经久的绿阴,最不朽的意志,更是最辉煌的荣耀。
 
缓慢如墙根的青苔,很久了,还未爬到我的窗口。多少次,我被一些急速的爱穿透,却不知一直被缓慢的情滋养,庄而谐,刚而柔,淡而味,旨而切。那些让人仰慕的文豪们在纯净与古典中对着鹅黄的细柳兴味黯然的高谈阔论着,徜徉于经典中,脚下满是摇曳的柳丝竹影,一河流觞,一巷古意,一树芬华,一船诗韵,其楚楚之态,好像满是诉不尽的料峭故事。 
 
岁月倥偬,光影流落。愿诸位学子遇哲需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天城中学教师 吴菲菲 

上一篇:语文老师的幸福
下一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解读高考“平行志愿”

主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教学管理    |     教育科研    |     学校动态    |     学生管理    |     后勤保障    |     团委工会    |     文艺天地    |     校史校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