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天城中学工作总结
时间:2012-01-16 07:36:39 点击量:2882
立足高远,全面推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天城中学2011年学校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6月24日,在紧张繁忙的集体查分之后,天城人又迎来了一个狂欢节。晚上八点零五分,第一节晚自习后,校园再次沸腾,全体师生共同注目凝望——尽管大雨倾盆,但仍无法掩盖办公楼燃放的贺喜烟花。师生心随雷动,烟花伴着雨点绽放。 烟火照亮了夜空,烟花灿烂了校园。有人说这是天城不夜天,有人说这就是天城人的过年。但我更深知,这雨水不是雨水,是天城人的汗水;这烟花不是烟花,是天城人付出超极限的劳动,再次喜获丰收后幸福的泪花。有谁知行政班子为了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忍辱负重、勇担风险、心如线悬、彻夜难眠;班主任为了学生学习好更要休息好,各年级班主任排序轮流,彻夜值班;各科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深研教材,细究大纲,从备课到选题,从拟卷到评析,他们都是兢兢业业,悔人不倦,他们没有多少完整的假日,没有几个真正的周末……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天城人自己最清楚,还有享受过或正在享受这一切的天城学子们最清楚……望着雨夜中绽放的烟花,想起了当年章翔华校长一首十赞天城:天城好,平地起高墩。开拓心田承雨露,好为四化育新人,桃李四时春。……
——摘自天中桂国友老师的《不断奋进的天城人》一文
 
2011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以学校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师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以争创安庆市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绿色学校为目标,全面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年各项工作的全新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学校获得桐城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桐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优质课大赛、高考奖励、活动开展和学科竞赛中均获得各类表彰和丰硕成果,高考成绩保持良好势头,实现了点上出精品、面上大丰收的奋斗目标,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庆市文明委在全面考察我校各项工作后,积极评价我校文明创建工作,认为我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制度健全齐抓共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活动开展载体丰富,管理严格环境优美,教学质量成果丰硕。
中国文明网、安庆文明网和桐城教育网等报道本年度学校各项宣传工作的新闻资讯达15篇,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优化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回顾过去,备感欣慰
 
一、师德师风的建设提升了教职工的敬业精神
2011年,天城中学以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桐城十大人物和十大道德模范”评选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党员活动、主题学习、板报专刊等多种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增强职业使命感和奉献意识,组织教师开展“亲身感受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的人格魅力,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教师节表彰,引导教师把职业当成事业来追求,建立师德标兵等奖励机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营造“以爱施教、以德管教、以法治校”的工作氛围。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务实和谐。各部门步调一致,和谐进展。班主任教研组长等管理团队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群策群力,殚精竭虑。特别是在华博琪副校长病重期间,学校行政班子成员踊跃献血,让他的家人感动万分,也得到学校教职工的广泛好评。
春风化雨培桃李,润物无声育栋梁。我校老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校为家,爱岗敬业。多位教师受到表彰,其中余正明老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方国虎、潘晓胜、姚平、汪卓新、程向前被评为桐城市模范教师,华博琪副校长再次被推选为“感动桐城十大人物”之一。
二、教师业务能力的优化促进了教师的工作业绩
我校加大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力度,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方法。为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名师工程”进程,我们借力课堂教学评比,于11月举行了首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共有42名老师参加竞赛,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的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竞赛邀请了市教研室专家和外校名师担任评委。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外地教育教学研讨会,参观考察了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当涂中学等名校,接待了浮山中学、淮南四中等学校的来校交流,参加了继续教育的专题培训会和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安庆市高中英语名师送教活动也在我校举行,继续与安庆二中等校合作,在考试命题等方面加强交流。邀请全国英语专家来校做“怎样有效记忆英语单词”的专题报告,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在学科研究上,2011年我校英语学科《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省级课题获得高度评价并顺利结题,化学地理学科省级课题完成中期报告。在市县两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我校陈彩红老师的论文获安庆市一等奖,李晓霞、汪红爱老师的论文获安庆市二等奖,陈咏梅、黄飞升老师的论文获三等奖。桂建友、汪茂荣、汪卓新老师在CN刊物共发表论文7篇。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刘茜老师获省二等奖,张旭上、严新泉和汪兆生老师获安庆市三等奖,程忠、叶维霞等多位老师也在桐城市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汤国民、刘茜老师获得市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刘黎明老师被评为安庆市第二届教研先进个人。汪茂荣老师撰写的《天城赋》以典雅古朴的风格、大气恢弘的文字诠释了“皖水桐山钟灵毓秀,春风化雨由义居仁”的办学精髓,展现了历代天中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被评为优秀作品入选《吾皖名校赋》文集。
三、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又是一年芳草绿,今年花胜去年红。我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踏实苦干,高考各项指标均大幅超越往年,尤其是在停办补习班、应届报考人数比去年减少20%的情况下,今年高考我校应届998人报考本科达线722人,其中一本达线178人,理科311、312班本科达线均达50多人。学校的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
在2011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共有35位同学获安庆市二三等奖,17位同学进入安徽赛区复赛,占安庆市进入复赛选手总数的十分之一;18位同学获安庆市化学、数学和生物竞赛奖。
在市教育局举办的2011年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我校吕玥、黄望望等六位同学在钢琴演奏、黄梅戏演唱和花样篮球比赛中战绩骄人,学校获得团体总分二等奖。严冉等五位同学的绘画作品获得二三等奖。徐涛等同学获安庆市 “历史的选择”中学生演讲比赛二等奖。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多彩搭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校今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田径运动会和“舞动青春”广播操比赛。55个班的660名学生运动员参加了12个大项、65个小项共四百多个奖项的角逐。运动会让学生懂得了拼搏的价值,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也将成为他们对母校美好的回忆。我校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大赛有22人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另在桐城市和安庆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历史的选择”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也获得优异成绩。学校第四节艺术节举办了两场迎新年文艺晚会,共收到美术、书法、刺绣、摄影等作品180余幅,遴选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各班黑板报及“团员之窗”宣传栏也精彩纷呈,成为班级文化的宣传展示平台。召开了共青团天城中学第十六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六届校团委会,全市学校共青团工作考评会也在我校举行。
体育方面,我校篮球队在桐城市第五届教职工篮球比赛中荣获第一名,门球队荣获安庆市门球中比赛第二名,继续保持了在安庆市的领先优势。
校团委还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公告栏、班级园地、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检查教寝室卫生,评选“文明寝室”颁发“卫生流动红旗”;组织志愿者欢迎高一新生、维持就餐秩序、服务学校田径运动会;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25分钟。聆听了全国著名演说家、感恩教育终身推广第一人黄奥声先生的“感恩生命,价值人生”主题报告会,让学生接受到一次终生难忘的感恩教育洗礼,意义深远。
这些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五、安全工作的警钟长鸣构建了平安稳定的校园
学校坚持制度立校,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路,将管理工作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学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架设家校桥梁,关注留守学生,以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为留守学生搭建心灵家园。以不同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调查农民工子女信息,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领导、党员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实行一对一的帮扶。
深入开展校车安全检查和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提高学生防范交通事故的能力,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全面细致排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高度关注学校食品安全。学校把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排查,完善制度,积极宣传,提高学生我保护能力,主动邀请卫生主管部门来校检查指导。认真宣传落实省教育厅对学生宿舍提出的“六个严禁”, 杜绝了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总政三处对教寝室用电用水、食堂饮食卫生、实验药品与操作、交通与校园治安等各方面及时排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隐患,确保稳定。政教处专门召开保安和物业管理部门会议,明确职责,提出要求,强化监督,加强沟通,确保校园安全,努力营造和谐、安全、文明校园环境。
做好安全工作预案,学校领导深入工作一线,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大对校舍安全排查力度。高度重视开学、考试、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学期结束前后及假期等关键节点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安排好值班护校,维护校产安全,查堵安全死角,在校园内安装了22个监控镜头,做到了安全工作的长效、全面和及时。规范实施困难学生的救助资助活动和国家助学金的审核发放,确保学生医疗保险等工作的落实有效。
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安全图片展览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全方位宣传安全知识。邀请双港镇法律服务所司法员来校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片,聘请双港派出所胡斌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
政教处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强化班主任管理。组织班主任参加“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探索创新班级管理新思路,“做智慧班主任”。通过每周早操前的晨会安排学生作“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发言,以及主题班会、德育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针对非毕业班周六周日双休,建立班主任周五晚就寝值班制度。要求校园保安严格执行出入证制度,防微杜渐,强化落实。2011年,我们真正做到了校园安全零事故,班级团结稳定,校园平安和谐。学校获得了桐城市普法先进单位称号,关工工作得到上级高度评价,安庆市文明网刊文推介我校关工工作,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也为学校所在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党务公开的推进规范了办学的民主管理
我校一直秉承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尊重教职工人格、尊重教职工工作、尊重教职工合理要求。
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交融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年度考核、推优评先、干部任用、职务评聘晋升、教职工工作安排,学校规划基建、大宗物资采购等方面都坚持既分工负责,又集体研究决策的运作方式。在涉及人事、招生收费、基本建设等问题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办学,严格执行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严格实行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传统,召开2011年重阳节离退休老同志茶话会,聆听老同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坚持教学考勤考评和评教评学活动,开展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定期公布班主任管理节点到位情况、教师早读上课自习辅导备课作业批阅情况。
七、办学条件的改善营造了舒心和谐的校园氛围
本年度学校建设重点工程有:纳入校安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新弘毅公寓楼的重建、校园主干道的改建、科学馆门厅改造、硅PU篮球场的建设、供水改造和发电机组的扩容。除新弘毅公寓建设高效稳步推进外,其他各项工程已顺利完工,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另外,学校还投入资金进行了绿化美化,使校园面貌更加亮丽。在校园宽带网络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促进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增建了LED全彩大屏幕,加大获取新知和推介宣传工作力度,并成为学校的亮点工程。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2012年,我们将以争创安庆市文明单位标兵和安徽省绿色学校为年度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
一、以教育质量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质量是发展之基。只有狠抓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高度重视毕业班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有发展的动力。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切实发挥行干、班主任、女生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继续实施行干联系班级制度,形成校班联动机制。定期会商务求实效,注重分析班情、学情、教情,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着眼点。落实师生结对和纠差培优工作,层层明确目标,级级把关落实。力争在一本达线、高分名牌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努力达成品牌效应。
二、以教育科研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在扎实推进常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务求创新,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以课题研究实施有效、论文奖刊量多质优、竞赛成绩面广级高为落脚点,以名师建设、专业成长为抓手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再上台阶。
三、以创新思路为开拓发展的指南针
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和学校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制度立校,坚持依法治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力校园,让教职工的敬业精神转化为工作热情,让职业状态转化为事业诉求,让校园氛围转化为人生气场,从而达到乐教爱教的事业境界。要跟上时代节律和发展变化,转变教育理念和管理思路,尊重学生心理、思想、意识和求知状态的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管理的新思维新方法。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施,完善后勤服务,建设特色校园,创建安庆市文明单位标兵和安徽省绿色学校。

上一篇: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好评
下一篇:我校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主页    |     学校概况    |     党建之窗    |     教学管理    |     教育科研    |     学校动态    |     学生管理    |     后勤保障    |     团委工会    |     文艺天地    |     校史校友    |